醉中遗万物,岂复记吾年。
但爱亭下水,来从乱峰间。
声如自空落,泻向雨檐前。
流入岩下溪,幽泉助涓涓。
响不乱人语,其清非管弦。
岂不美丝竹,丝竹不胜繁。
所以屡携酒,远步就潺湲。
野鸟窥我醉,溪云留我眠。
山花徒能笑,不解与我言。
惟有岩风来,吹我还醒然。
四十未为老,醉翁偶题篇。
四十岁还不算老,《醉翁亭记》只是醉翁我偶尔题作的文章。
醉中遗万物,岂题记吾年。
酒醉中已将万物遗忘,哪还记得清我曾经历过的流年过往。
但爱亭下水,来从乱峰间。
我只珍爱那醉翁亭下的潺潺流水,喜欢它来自群峰间的从容。
声如自空落,泻向雨檐前。
声音高远就像从空中飞落,又好似闪光的珠玉,飞泻在亭子的两檐前。
流入岩下溪,幽泉助涓涓。
水流汇入山岩下的溪水中,甘愿为清幽的泉水增加细流涓涓。
响不乱人语,其清非管弦。
水流的声音不会扰乱人们的话语声,它的声音清澈悦耳,却又与管弦音质有所不同。
岂不美丝竹,丝竹不胜繁。
那岂不是像丝竹那般美妙,可丝竹演奏的声音嘈杂,总是令我心烦。
所以屡携酒,远步就潺湲。
所以我多次携带着美酒,不顾路途遥远,步行走近这潺潺流动的清泉。
野鸟窥我醉,溪云留我眠。
枝头野鸟偷看我的醺醺醉态,溪畔流云挽留我在此安闲睡眠。
山花徒能笑,不解与我言。
可惜烂漫的山花只会对我微笑,不懂得同我交谈。
惟有岩风来,吹我还醒然。
唯有那高岩上袭来的凉风,才能吹得我从醉梦中清醒回来。
参考资料
1、东篱子解译.欧阳修集全鉴.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21.26-29
四十未为老,醉翁¹偶题篇²。
¹醉翁:欧阳修自号“醉翁”。²题篇:这里指作者自己之前所作的《醉翁亭记》。
醉中遗¹万物,岂复记吾年²。
¹遗:遗忘,忘记。²年:年岁。
但爱亭下水¹,来从乱峰间。
¹亭下水:这里指琅琊溪,在今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山。
声如自空落,泻向雨檐前。
流入岩下溪,幽泉助涓(juān)涓¹。
¹涓涓:水细流不绝的样子。
响不乱人语,其清非管弦¹。
¹管弦:这里指管乐器和弦乐器。
岂不美丝竹,丝竹不胜¹繁²。
¹丝竹:中国传统民族弦乐器和竹制管乐器的统称。亦泛指音乐。²繁:繁杂。
所以屡(lǚ)携酒,远步就¹潺(chán)湲(yuán)²。
¹就:靠近。²潺湲:水慢慢流动的样子。
野鸟窥我醉,溪云留我眠。
山花徒能笑¹,不解与我言。
¹笑:形容山花盛开的样子。
惟有岩风来,吹我还¹醒然²。
¹还:回来。²醒然:形容清醒的样子。
参考资料
1、东篱子解译.欧阳修集全鉴.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21.26-29
醉中遗万物,岂复记吾年。
但爱亭下水,来从乱峰间。
声如自空落,泻向雨檐前。
流入岩下溪,幽泉助涓涓。
响不乱人语,其清非管弦。
岂不美丝竹,丝竹不胜繁。
所以屡携酒,远步就潺湲。
野鸟窥我醉,溪云留我眠。
山花徒能笑,不解与我言。
惟有岩风来,吹我还醒然。
这是欧阳修诗集中,直接以“醉翁亭”为题所作的一首抒情诗,是一首借客观景物描写来抒发主观感情的诗篇,作于《醉翁亭记》成文之后,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这首诗与《醉翁亭记》写的是同一处,但从写作主旨到具体描写内容、风格特征却有很大不同。作者开篇就写自己的年纪已四十,并点明了自号“醉翁”的缘由,以及曾写过的一篇散文《醉翁亭记》;然而逝水流年,万事万物都在随之流逝,很多事物都已记不清,唯独醉翁亭的山水之美,至今难以忘怀;接着写醉翁亭边的美景,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泉水的热爱之情。这“所以屡携酒,远步就潺湲”,到此又将一位乐山爱水的文人雅士带到读者面前:他不止一次携带着美酒,不顾路途遥远,走近这潺潺流动的清泉,聆听野鸟啁啾,看花儿含笑,偶尔托起一束绚烂的花朵倾心耳语,一醉方体,醉倒在花草的芬芳之间。那般惬意山水的快乐着实令人羡慕。全诗借客观景物描写来抒发主观感情,充分体现了欧阳修清丽流畅、疏旷飘逸的诗风特色。
参考资料
1、东篱子解译.欧阳修集全鉴.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21.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