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

形式:
杂剧 文言文
  • 放鹤亭记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 《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隐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山人忻然而笑曰:“有是哉!”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

      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翻然敛翼,宛将集兮,忽何所见,矫然而复击。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

      鹤归来兮,东山之阴。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屦,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馀以汝饱。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

      元丰元年十一月初八日记 《放鹤亭记》。

  • 南乡子·集句

    怅望送春杯。渐老逢春能几回。花满楚城愁远别,伤怀。何况清丝急管催。(春杯 一作:春怀)
    吟断望乡台。万里归心独上来。景物登临闲始见,徘徊。一寸相思一寸灰。

  • 纵笔三首·其一

    寂寂东坡一病翁,白须萧散满霜风。
    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那知是酒红。

  • 蝶恋花·雨霰疏疏经泼火

    雨霰疏疏经泼火。巷陌秋千,犹未清明过。杏子梢头香蕾破。淡红褪白胭脂涴。
    苦被多情相折挫。病绪厌厌,浑似年时个。绕遍回廊还独坐。月笼云暗重门锁。

  • 荔枝叹

    十里一置飞尘灰,五里一堠兵火催。
    颠坑仆谷相枕藉,知是荔枝龙眼来。
    飞车跨山鹘横海,风枝露叶如新采。
    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
    永元荔枝来交州,天宝岁贡取之涪。
    至今欲食林甫肉,无人举觞酹伯游。
    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尤物为疮痏。
    雨顺风调百谷登,民不饥寒为上瑞。
    君不见,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笼加。(相笼加 一作:相宠加)
    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官茶。
    吾君所乏岂此物,致养口体何陋耶?
    洛阳相君忠孝家,可怜亦进姚黄花。

  • 临江仙·夜到扬州席上作

    尊酒何人怀李白,草堂遥指江东。珠帘十里卷香风。花开又花谢,离恨几千重。
    轻舸渡江连夜到,一时惊笑衰容。语音犹自带吴侬。夜阑对酒处,依旧梦魂中。

  • 汲江煎茶

    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 如梦令·春思

    手种堂前桃李,无限绿阴青子。帘外百舌儿,惊起五更春睡。居士,居士。莫忘小桥流水。

  • 石苍舒醉墨堂

    人生识字忧患始,姓名粗记可以休。
    何用草书夸神速,开卷惝恍令人愁。
    我尝好之每自笑,君有此病何年瘳。
    自言其中有至乐,适意无异逍遥游。
    近者作堂名醉墨,如饮美酒销百忧。
    乃知柳子语不妄,病嗜土炭如珍羞。
    君于此艺亦云至,堆墙败笔如山丘。
    兴来一挥百纸尽,骏马倏忽踏九州。
    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
    胡为议论独见假,只字片纸皆藏收。
    不减钟张君自足,下方罗赵我亦优。
    不须临池更苦学,完取绢素充衾裯。

  • 调笑令·渔父

    渔父,渔父,江上微风细雨。青蓑黄箬裳衣,红酒白鱼暮归。归暮,归暮,长笛一声何处。

  • 满江红·怀子由作

    清颍东流,愁目断,孤帆明灭。宦游处,青山白浪,万重千叠。孤负当年林下意,对床夜雨听萧瑟。恨此生,长向别离中,生华发。
    一尊酒,黄河侧。无限事,从头说。相看恍如昨,许多年月。衣上旧痕余苦泪,眉间喜气占黄色。便与君,池上觅残春,花如雪。(版本一)

    (清颍东流,愁来送,征鸿去翮。情乱处,青山白浪,万重千叠。孤负当年林下语,对床夜雨听萧瑟。恨此生,长向别离中,添华发。
    一尊酒,黄河侧。无限事,从头说。相看恍如昨,许多年月。衣上旧痕余苦泪,眉间喜气占黄色。便与君,池上觅残春,花如雪。版本二)

  • 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

    欧阳文忠公尝问余:“琴诗何者最善?”答以退之听颖师琴诗最善。公曰:此诗最奇丽,然非听琴,乃听琵琶也。余深然之。建安章质夫家善琵琶者,乞为歌词。余久不作,特取退之词,稍加隐括,使就声律,以遗之云。

    昵昵儿女语,灯火夜微明。恩怨尔汝来去,弹指泪和声。忽变轩昂勇士,一鼓填然作气,千里不留行。回首暮云远,飞絮搅青冥。
    众禽里,真彩凤,独不鸣。跻攀寸步千险,一落百寻轻。烦子指间风雨,置我肠中冰炭,起坐不能平。推手从归去,无泪与君倾。

  •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与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子由为《墨竹赋》以遗与可曰:“庖丁,解牛者也,而养生者取之;轮扁,斫轮者也,而读书者与之。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邪?”子由未尝画也,故得其意而已。若予者,岂独得其意,并得其法。

      与可画竹,初不自贵重,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与可厌之,投诸地而骂曰:“吾将以为袜!”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及与可自洋州还,而余为徐州。与可以书遗余曰:“近语士大夫,吾墨竹一派,近在彭城,可往求之。袜材当萃于子矣。”书尾复写一诗,其略云:“拟将一段鹅溪绢,扫取寒梢万尺长。”予谓与可:“竹长万尺,当用绢二百五十匹,知公倦于笔砚,愿得此绢而已!”与可无以答,则曰:“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哉?”余因而实之,答其诗曰:“世间亦有千寻竹,月落庭空影许长。”与可笑曰:“苏子辩矣,然二百五十匹绢,吾将买田而归老焉。”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曰:“此竹数尺耳,而有万尺之势。”筼筜谷在洋州,与可尝令予作《洋州三十咏》,《筼筜谷》其一也。予诗云:“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

      元丰二年正月二十日,与可没于陈州。是岁七月七日,予在湖州曝书画,见此竹,废卷而哭失声。昔曹孟德祭桥公文,有车过腹痛之语。而余亦载与可畴昔戏笑之言者,以见与可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

  • 卜算子·感旧

    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
    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 洗儿诗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 沁园春·孤馆灯青

    赴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

    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锦,朝露漙漙。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

  • 西江月·平山堂

    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
    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 满庭芳·蜗角虚名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干忙。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且趁闲身未老,尽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尽放我 一作:须放我)
    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

  • 於潜僧绿筠轩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旁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
    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扬州鹤?

  • 行香子·过七里濑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鱼翻藻鉴,鹭点烟汀。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算当年、虚老严陵。君臣一梦,今古空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