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

形式:
杂剧 文言文
  • 感镜

    美人与我别,留镜在匣中。
    自从花颜去,秋水无芙蓉。
    经年不开匣,红埃覆青铜。
    今朝一拂拭,自照憔悴容。
    照罢重惆怅,背有双盘龙。

  • 和微之四月一日作

    四月一日天,花稀叶阴薄。
    泥新燕影忙,蜜熟蜂声乐。
    麦风低冉冉,稻水平漠漠。
    芳节或蹉跎,游心稍牢落。
    春华信为美,夏景亦未恶。
    飐浪嫩青荷,重栏晚红药。
    吴宫好风月,越郡多楼阁。
    两地诚可怜,其奈久离索。

  • 寄湘灵

    泪眼凌寒冻不流,每经高处即回头。
    遥知别后西楼上,应凭栏干独自愁。

  • 梦微之十二年八月二十日夜

    晨起临风一惆怅,通川湓水断相闻。
    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回梦见君。(三回 一作:三更)

  • 舟中读元九诗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

  • 望驿台

    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扑地花 一作:铺地花)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 夜筝

    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暗低容。
    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 闻虫

    暗虫唧唧夜绵绵,况是秋阴欲雨天。
    犹恐愁人暂得睡,声声移近卧床前。

  • 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

    柳湖松岛莲花寺,晚动归桡出道场。
    卢橘子低山雨重,栟榈叶战水风凉。
    烟波澹荡摇空碧,楼殿参差倚夕阳。
    到岸请君回首望,蓬莱宫在海中央。

  • 六月三日夜闻蝉

    荷香清露坠,柳动好风生。
    微月初三夜,新蝉第一声。
    乍闻愁北客,静听忆东京。
    我有竹林宅,别来蝉再鸣。
    不知池上月,谁拨小船行?

  • 杏园中枣树

    人言百果中,唯枣凡且鄙。
    皮皴似龟手,叶小如鼠耳。
    胡为不自知,生花此园里。
    岂宜遇攀玩,幸免遭伤毁。
    二月曲江头,杂英红旖旎。
    枣亦在其间,如嫫对西子。
    东风不择木,吹喣长未已。
    眼看欲合抱,得尽生生理。
    寄言游春客,乞君一回视。
    君爱绕指柔,从君怜柳杞。
    君求悦目艳,不敢争桃李。
    君若作大车,轮轴材须此。

  • 别州民

    耆老遮归路,壶浆满别筵。
    甘棠无一树,那得泪潸然。
    税重多贫户,农饥足旱田。
    唯留一湖水,与汝救凶年。

  • 秋江送客

    秋鸿次第过,哀猿朝夕闻。
    是日孤舟客,此地亦离群。
    濛濛润衣雨,漠漠冒帆云。
    不醉浔阳酒,烟波愁杀人。

  • 春江

    炎凉昏晓苦推迁,不觉忠州已二年。
    闭阁只听朝暮鼓,上楼空望往来船。
    莺声诱引来花下,草色句留坐水边。
    唯有春江看未厌,萦砂绕石渌潺湲。

  • 喜雨

    西北油然云势浓,须臾滂沛雨飘空。
    顿疏万物焦枯意,定看秋郊稼穑丰。

  • 游襄阳怀孟浩然

    楚山碧岩岩,汉水碧汤汤。
    秀气结成象,孟氏之文章。
    今我讽遗文,思人至其乡。
    清风无人继,日暮空襄阳。
    南望鹿门山,蔼若有余芳。
    旧隐不知处,云深树苍苍。

  • 红线毯

    忧蚕桑之费也

    红线毯,择茧缲丝清水煮,拣丝练线红蓝染。
    染为红线红于蓝,织作披香殿上毯。
    披香殿广十丈馀,红线织成可殿铺。
    彩丝茸茸香拂拂,线软花虚不胜物。
    美人蹋上歌舞来,罗袜绣鞋随步没。
    太原毯涩毳缕硬,蜀都褥薄锦花冷,
    不如此毯温且柔,年年十月来宣州。
    宣城太守加样织,自谓为臣能竭力。
    百夫同担进宫中,线厚丝多卷不得。
    宣城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两丝。
    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

  • 上阳白发人

    上阳人,上阳人,红颜暗老白发新。
    绿衣监使守宫门,一闭上阳多少春。
    玄宗末岁初选入,入时十六今六十。
    同时采择百余人,零落年深残此身。
    忆昔吞悲别亲族,扶入车中不教哭。
    皆云入内便承恩,脸似芙蓉胸似玉。
    未容君王得见面,已被杨妃遥侧目。
    妒令潜配上阳宫,一生遂向空房宿。
    宿空房,秋夜长,夜长无寐天不明。
    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
    春日迟,日迟独坐天难暮。
    宫莺百啭愁厌闻,梁燕双栖老休妒。
    莺归燕去长悄然,春往秋来不记年。
    唯向深宫望明月,东西四五百回圆。
    今日宫中年最老,大家遥赐尚书号。
    小头鞋履窄衣裳,青黛点眉眉细长。
    外人不见见应笑,天宝末年时世妆。
    上阳人,苦最多。  
    少亦苦,老亦苦,少苦老苦两如何!
    君不见昔时吕向美人赋,又不见今日上阳白发歌!

  • 题李次云窗竹

    不用裁为鸣凤管,不须截作钓鱼竿。
    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纷纷雪里看。

  • 庾楼晓望

    独凭朱槛立凌晨,山色初明水色新。
    竹雾晓笼衔岭月,频风暖送过江春。
    子城阴处犹残雪,衙鼓声前未有尘。
    三百年来庾楼上,曾经多少望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