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夔

形式:
杂剧 文言文
  • 过桐庐

    横看山色仰看云,十幅风帆不藉人。
    记取合江江畔树,他年此处好垂纶。

  • 菖蒲

    岳麓溪毛秀,湘滨玉水香。
    灵苗怜劲直,达节著芬芳。
    岂谓盘盂小,而忘臭味长,
    拳山并勺水,所至水能量。

  • 呈徐通仲兼简仲锡通仲与诚斋为乡人近来赴调

    斯文准乾坤,作者难屈指。
    我从李郎游,知有徐孺子。
    春风杼洲前,白月太湖尾。
    怀哉来无期,玉唾炯在纸。
    去年识仲氏,何啻空谷喜。
    合并忽自天,倾倒见底里。
    维君天下土,竹箭东南美。
    胡不在石渠,诸公当料理。
    千岩今林宗,泉石助风轨。
    示疾不下堂,有句高八米。
    此老笔砚交,诚斋古元礼。
    毫端酒秋露,去国词愈伟。
    属闻都门别,回首即桑梓。
    独怜苕溪上,垂榻俟行李。
    烟波肯寻盟,归棹为君舣。

  • 次韵诚斋送仆往见石湖长句

    客来读赋作雌蜺,平生朱闻衡说诗。
    省中诗人官事了,狎鸥入梦心无机。
    韵高落落悬甭月,铿锵妙语春冰裂。
    一自长安识子云,三叹郢中无白雪。
    范公萧爽思出尘,有客如此渠不贫。
    堂堂五字作城守,平章劲敌君在口。
    二公句法妙万夫,西罩来橐中藏鲁玙。
    只今击乌棲曲,不愧当年驾鉴湖。

  • 次韵千岩杂谣

    平生中散七不堪,凤尘时时伴燕谈。
    道士有神传火枣,故人无字入云蓝。
    雨凉竹叶宜三酌,日落荷花倚半酣。
    极欲扁秀南荡去,冷鸥轻燕略相谙。

  • 出北关

    吴儿临水宅,四面见行舟,
    蒲叶浸鹅项,杨枝蘸马头。
    年年人去国,夜夜月窥楼。
    传语城中客,功名半是愁。

  • 答沈器之二首

    涉远身良苦,登高望欲迷。
    试吟青玉案,不似白铜鞮。
    露下秋虫怨,风高北马嘶。
    槎头有新味,人在太湖西。

  • 待千岩

    搴裳望洞庭,眼过天一角。
    初别未甚愁,别久今始觉。
    作笺非无笔,寒雁不肯落。
    芦花待挐音,怪底北风恶。

  • 待千岩

    若人金石心,试命洞庭浪。
    传闻下巴陵,沥酒喜无恙。
    我行丹枫林,屡骋白苹望。
    乌鹊不可嗔,论功当坐上。

  • 观灯口号十首 其十

    正好嬉游天作魔,翠裙无奈雨沾何。御街暗里无灯火,处处但闻楼上歌。

  • 自题画像

    鹤氅如烟羽扇风,寄情芳草绿阴中。黑头办了人间事,来看凌霜数点红。

  • 春日书怀四首 其二

    春云驿路暗,游子眇归程。永怀故山下,风雨悲柏庭。

    翁仲不解语,幽鸟时时鸣。人家插垂柳,客里又清明。

  • 雪中六解 其二

    黄鹤矶边晚渡时,柳花风急片帆飞。一声长笛鱼龙舞,白浪如山不肯归。

  • 雪中六解 其四

    曾泛扁舟访石湖,恍然坐我范宽图。天寒远挂一行雁,三十六峰生玉壶。

  • 待千岩二首 其一

    褰裳望洞庭,眼过天一角。初别未甚愁,别久今始觉。

    作笺非无笔,寒雁不肯落。芦花待挐音,怪底北风恶。

  • 呈徐通仲兼简仲锡

    斯文准乾坤,作者难屈指。我从李郭游,知有徐孺子。

    春风橘洲前,白月太湖尾。怀哉来无期,玉唾炯在纸。

    去年识仲氏,何啻空谷喜。合并忽自天,颠倒见底里。

    维君天下士,竹箭东南美。胡不在石渠,诸公当料理。

    千岩今林宗,泉石助风轨。示疾不下堂,有句高八米。

    此老笔砚交,诚斋古元礼。毫端洒秋露,去国词愈伟。

    属闻都门别,回首即桑梓。独怜苕溪上,垂榻俟行李。

    烟波肯寻盟,归棹为君舣。

  • 绿萼梅

    黄云承袜知何处,招得冰魂付北枝。金谷楼高愁欲堕,断肠谁把玉龙吹。

  • 东堂联句

    金风凉夜深,吹我萧萧发。起折丹桂枝,惊落花上月。

  • 同潘德久作明妃诗三首 其一

    明妃未嫁时,满宫妒娥眉。一朝辞玉陛,人人泪双垂。

  • 临安旅邸答苏虞叟

    垂杨风雨小楼寒,宋玉秋词不忍看。万里青山无处隐,可怜投老客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