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
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以喜。禹闻善言,以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
孟子说:“子路,别人指出他的过错他就很高兴。大禹听到有教益的话就向人拜谢。舜帝更是伟大,他总是与别人一起做善事,舍弃自己的不足,学习人家的优点,非常乐于吸取别人的长处来行善。他从种地、做陶器、捕鱼一直到做成为帝王,没有哪个时候他不向别人学习。吸取别人的优点来行善,这也就是与别人一起来行善。所以对君子来说,最伟大的就是与别人一起来行善。”
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¹,则喜。禹(yǔ)闻善言²,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³。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自耕(gēng)稼(jià)、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⁴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
¹过:过失,错误。²善言:有益之言;好话。³善与人同:与人共同做善事。⁴与人为善:与别人一起来行善。
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
孟子提倡仁道,其中具体表现便有与人为善这一内容。这里孟子从三个层次上谈了这一内容。他先说子路善于改过,子路的表现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这确实是子路的美好品格。子路最宝贵的品格就是雷厉风行,用孔子的话说就是“子路无宿诺”,子路答应人家的事没有拖到第二天才办的。对于自身错误也是如此,子路听到别人的正确批评就满心欢喜,改正便是自然的了。大禹则是听到好的意见就拜,采纳也就是自然之理了。而舜则是更高层次的,他是善于与他人的优长相同,舍弃自己的短处而取他人的长处,然后共同提高。他自从耕地稼穑、做陶器、打鱼以来直至为帝,都能够从别人那里获得好的启发来提升完善自己,实际上这也是和他人共同做善事、做好事,共同完善提升。最后水到渠成,得出“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的结论,与人为善是陶冶和感化,是无意之中便能把自己的高尚品质传播到社会环境之中。这才是最高的境界。值得注意的是,孟子在这里也是提倡统治者要善于改过,善于采纳佳言,更要有与民同乐、与民同善的品格。
参考资料
1、毕宝魁著;赵敏俐总主编·细读孟子[M]·北京:研究出版社,2017.07
yǔ与rén人wéi为shàn善
mèng孟zǐ子 〔xiān先qín秦 〕
mèng孟zǐ子yuē曰 : “zǐ子lù路 ,rén人gào告zhī之yǐ以yǒu有guò过 ,zé则xǐ喜 。yǔ禹wén闻shàn善yán言 ,zé则bài拜 。dà大shùn舜yǒu有dà大yān焉 ,shàn善yǔ与rén人tóng同 。shě舍jǐ己cóng从rén人 ,lè乐qǔ取yú于rén人yǐ以wéi为shàn善 。zì自gēng耕jià稼 、táo陶 、yú渔yǐ以zhì至wéi为dì帝 ,wú无fēi非qǔ取yú于rén人zhě者 。qǔ取zhū诸rén人yǐ以wéi为shàn善 ,shì是yǔ与rén人wéi为shàn善zhě者yě也 。gù故jūn君zǐ子mò莫dà大hū乎yǔ与rén人wéi为shàn善 。 ” 《mèng孟zǐ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