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戍石鼓山

作者: 南北朝    谢灵运
旅人心长久,忧忧自相接。
故乡路遥远,川陆不可涉。
汩汩莫与娱,发春托登蹑。
欢愿既无并,戚虑庶有协。
极目睐左阔,回顾眺右狭。
日没涧增波,云生岭逾叠。
白芷竞新苕,绿蘋齐初叶。
摘芳芳靡谖,愉乐乐不燮。
佳期缅无像,骋望谁云惬。

旅人心长久,忧忧自相接。
谪居永嘉并非我的心愿,心中装满沉甸甸的忧愁。

故乡路遥远,川陆不可涉。
回家的路多么遥远啊,望眼欲穿总难如愿。

汩汩莫与娱,发春托登蹑。
时光飞逝,而内心的落寞无法排遣,只好在明媚的春光里登山解忧。

欢愿既无并,戚虑庶有协。
归家的愿望无法实现,思也悠悠,恨也悠悠。

极目睐左阔,回顾眺右狭。
斜视左边,是一望无际的宽阔平原,远望右边,峰岭对耸,形成狭隘的山沟深谷。

日没涧增波,云生岭逾叠。
太阳下山了,初春的寒风吹起了山涧的水波,云团笼罩于山峰之上,好像又叠加了许多山峰。

白芷竞新苕,绿蘋齐初叶。
白芷这时生出了新茎,绿苹也长出了新叶。

摘芳芳靡谖,愉乐乐不燮。
摘取芳草而芳草并不能忘忧,一时愉乐而终不愉快。

佳期缅无像,骋望谁云惬。
回乡与亲友团聚的日子渺茫无踪,即使登高遥望,又叫人怎么高兴得起来呢!

参考资料

1、李运富编注.谢灵运集.岳麓书社.1999年08月.46-48

旅人¹心长久,忧忧自相接。
上戍:即上戍浦,在永嘉江中。石鼓山:在永嘉西约四十里,山上有石,扣之则响,放名石鼓山。¹旅人:自指。

故乡路遥远,川陆不可涉¹
¹涉:不用舟船过水而行。

(gǔ)¹莫与娱,发春²托登蹑。
¹汩汩:心情不安。²发春:开春。

欢愿¹既无并²,戚(qī)虑庶(shù)³有协
¹欢愿:欢乐美好的愿望。²并:合,这里有实现的意思。³庶:表示希望的副词。⁴协:有谐调、缓和的意思。

极目睐(lài)左阔¹,回顾²眺右狭(xiá)³
¹睐左阔:斜视左边,是一望无际的宽阔平原。²回顾:回过头来。³眺右狭:远望右边,峰岭对耸,形成狭隘的山沟深谷。

日没¹(jiàn)增波²,云生岭逾叠³
¹日没:太阳沉没人海(或下山)。²涧增波:太阳下山时海水涨潮,临海的江河沟渎都会提高水位,故言“涧增波”。³岭逾叠:云团笼罩于山峰之上,好像又叠加了许多山峰,所以说“岭逾叠”。

白芷(zhǐ)¹竞新苕(tiáo)²,绿蘋(píng)³齐初叶。
¹白芷:一种香草。²竞新苕:跟刚刚发芽的芦苇竞相生长。³绿蘋:一种水草。齐初叶:刚刚长出的嫩叶大小一致,非常整齐可爱。

摘芳¹芳靡(mǐ)(xuān)²,愉乐乐不燮(xiè)³
¹摘芳:摘取鲜花香草。²靡谖:不能忘优。³燮:和谐。

佳期¹(miǎn)无像²,骋(chěng)望谁云惬(qiè)³
¹佳期:指回乡与亲友团聚的日子。²缅无像:遥远渺茫无影无踪。³谁云惬:哪里能得舒适惬意。

参考资料

1、李运富编注.谢灵运集.岳麓书社.1999年08月.46-48
旅人心长久,忧忧自相接。
故乡路遥远,川陆不可涉。
汩汩莫与娱,发春托登蹑。
欢愿既无并,戚虑庶有协。
极目睐左阔,回顾眺右狭。
日没涧增波,云生岭逾叠。
白芷竞新苕,绿蘋齐初叶。
摘芳芳靡谖,愉乐乐不燮。
佳期缅无像,骋望谁云惬。

  这首诗为谢灵运于景平元年(423年)春在永嘉太守任时所作,写登石鼓山所见景物,抒发客居异地的思乡之情。

  是的开头两句“旅人心长久,忧忧自相接。”把郡守的身份说成是旅人,可见他对职守的态度。这两句应连成一句读,就是:旅入的心长久以来忧愁接着忧愁。这是化用《楚辞·哀郢》的句子:“心不怡之长久兮,忧与愁其相接。”下两句写忧愁的由来:“故乡路遥远,川陆不可涉。”“故乡”,似乎是指会稽,但这里一再说“遥远”,这就不仅是指出生地,还兼指京都住地了。古人诗文抒发的怀乡情绪中,往往有恋阙之情的交织。这两句仍是化用《哀郢》:“惟郢路之辽远兮,江与夏之不可涉。”屈原在《哀郢》中一开始就将去国之痛和怀乡之情打成一片,谢灵运这样模仿,可以见出其心情的相似。上四句写他的忧,下面写解忧的活动。“汩汩莫与娱,发春托登蹑。”他说“莫与娱”,可见很寂寞,所以他的登山不是那种情之所至的游览,而带有相当大的勉强性,只是借此打发打发寂寞罢了。“欢愿既无并,戚虑庶有协。”这两句是说,归去的愿望既然无法实现,那只有希望登高望乡能缓解一下愁闷。作者同时写的《郡东山望溟海》有“瞰海庶忘忧”,意思相近。

  诗的前八句可谓之将登,下面就是登览了。“极目睐左阔,回顾眺右狭。”写了东方的大海,西面的山岭,这就自然有一“阔”一“狭”之感了。“日没涧增波,云生岭逾叠。”这是写暮景:太阳下山了,初春的寒风吹起了山涧的水波,令人感到丝丝凉意;晚云一层层起来,萦绕在山头、横亘在山腰,在暮色中望去,似乎山岭又增添了许多重叠。“白芷竞新苕,绿苹齐初叶。”白芷这时生出了新茎,绿苹也长出了新叶。这里用“竞”、“齐”二字,显出了欣欣向荣的生命的活力。这两句又是化用《楚辞·招魂》“绿苹齐叶兮白芷生”。上面是登览所见,用三个层次写景。一般评论说,谢诗的景与情是分离的,其实也不尽然,这首诗的写景中也见出情绪的波动。他是来解忧的,当他极目远眺时,心胸一时有所扩张(由“阔”字见出),但又很快局促起来。他忧郁的内心像有一股无形的力,将他忧郁的目光从开朗的海面扭转过去,投向山岭、深涧,投向和他心境相合拍的地方。在生机勃勃的初春,触动他感怀的却是落日晚风、却是那层层叠叠的山岭,他联想到的只是归途的阻险、关山的难越。他为解忧而来,却依然被忧愁所包围。“极目”以下四句,无一情语,而情自在其中,这就是情景交融的典范。那么,白芷绿苹的芳华竞秀、赏心娱目,应当说会使他的心境有所欣悦了吧,然而并不这样。

  最后四句是诗人的感想。“摘芳芳靡谖,愉乐乐不燮。”这两句说,摘取芳草而芳草并未使他忘忧,一时愉乐而终不愉快。这是紧接前二句而发的,可见香草纷呈最终也治不了他的心病。“佳期缅无像,骋望谁云惬!”这两句说:那回归的日子不知在何时,即使登高遥望,又叫人怎么高兴得起来呢!这是登览总的感慨,也是照应前面的“故乡路遥远”。这两句又是化用《楚辞·湘夫人》“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的句子。

参考资料

1、丁福林编著.谢灵运鲍照集.凤凰出版社.2009.01.38 2、吴小如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9月.653-655

《登上戍石鼓山》作者:谢灵运

简介 诗词 谢灵运

谢灵运(385年-433年),东晋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生在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原为陈郡谢氏士族。东晋名将谢玄之孙,小名“客”,人称谢客。又以袭封康乐公,称谢康公、谢康乐。著名山水诗人,主要创作活动在刘宋时代,中国文学史上山水诗派的开创者。由谢灵运始,山水诗乃成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流派,最著名的是《山居赋》,也是见诸史册的第一位大旅行家。谢灵运还兼通史学,工于书法,翻译佛经,曾奉诏撰《晋书》。《隋书·经籍志》《晋书》录有《谢灵运集》等14种。 ► 19篇诗文► 0条名句

《登上戍石鼓山》译文及注释

译文
谪居永嘉并非我的心愿,心中装满沉甸甸的忧愁。
回家的路多么遥远啊,望眼欲穿总难如愿。
时光飞逝,而内心的落寞无法排遣,只好在明媚的春光里登山解忧。
归家的愿望无法实现,思也悠悠,恨也悠悠。
斜视左边,是一望无际的宽阔平原,远望右边,峰岭对耸,形成狭隘的山沟深谷。
太阳下山了,初春的寒风吹起了山涧的水波,云团笼罩于山峰之上,好像又叠加了许多山峰。
白芷这时生出了新茎,绿苹也长出了新叶。
摘取芳草而芳草并不能忘忧,一时愉乐而终不愉快。
回乡与亲友团聚的日子渺茫无踪,即使登高遥望,又叫人怎么高兴得起来呢!

注释
上戍(shù):即上戍浦,在永嘉江中。
石鼓山:在永嘉西约四十里,山上有石,扣之则响,放名石鼓山。
旅人:自指。
涉:不用舟船过水而行。
汩汩(gǔ):心情不安。
发春:开春。
欢愿:欢乐美好的愿望。
并:合,这里有实现的意思。
庶(shù):表示希望的副词。
协:有谐调、缓和的意思。
睐(lài)左阔:斜视左边,是一望无际的宽阔平原。
回顾:回过头来。
眺右狭:远望右边,峰岭对耸,形成狭隘的山沟深谷。
日没:太阳沉没人海(或下山)。
涧(jiàn)增波:太阳下山时海水涨潮,临海的江河沟渎都会提高水位,故言“涧增波”。
岭逾叠:云团笼罩于山峰之上,好像又叠加了许多山峰,所以说“岭逾叠”。
白芷(zhǐ):一种香草。
竞新苕(tiáo):跟刚刚发芽的芦苇竞相生长。
绿蘋(píng):一种水草。
齐初叶:刚刚长出的嫩叶大小一致,非常整齐可爱。
摘芳:摘取鲜花香草。
靡谖(mǐxuān):不能忘优。
燮(xiè):和谐。
佳期:指回乡与亲友团聚的日子。
缅(miǎn)无像:遥远渺茫无影无踪。
谁云惬(qiè):哪里能得舒适惬意。>

参考资料

1、李运富编注.谢灵运集.岳麓书社.1999年08月.46-48

《登上戍石鼓山》创作背景

  这首诗为谢灵运于景平元年(423年)春在永嘉太守任时所作,写登石鼓山所见景物,抒发客居异地的思乡之情。

参考资料

1、丁福林编著.谢灵运鲍照集.凤凰出版社.2009.01.38

《登上戍石鼓山》赏析

  是的开头两句“旅人心长久,忧忧自相接。”把郡守的身份说成是旅人,可见他对职守的态度。这两句应连成一句读,就是:旅入的心长久以来忧愁接着忧愁。这是化用《楚辞·哀郢》的句子:“心不怡之长久兮,忧与愁其相接。”下两句写忧愁的由来:“故乡路遥远,川陆不可涉。”“故乡”,似乎是指会稽,但这里一再说“遥远”,这就不仅是指出生地,还兼指京都住地了。古人诗文抒发的怀乡情绪中,往往有恋阙之情的交织。这两句仍是化用《哀郢》:“惟郢路之辽远兮,江与夏之不可涉。”>屈原在《哀郢》中一开始就将去国之痛和怀乡之情打成一片,>谢灵运这样模仿,可以见出其心情的相似。上四句写他的忧,下面写解忧的活动。“汩汩莫与娱,发春托登蹑。”他说“莫与娱”,可见很寂寞,所以他的登山不是那种情之所至的游览,而带有相当大的勉强性,只是借此打发打发寂寞罢了。“欢愿既无并,戚虑庶有协。”这两句是说,归去的愿望既然无法实现,那只有希望登高望乡能缓解一下愁闷。作者同时写的《郡东山望溟海》有“瞰海庶忘忧”,意思相近。

  诗的前八句可谓之将登,下面就是登览了。“极目睐左阔,回顾眺右狭。”写了东方的大海,西面的山岭,这就自然有一“阔”一“狭”之感了。“日没涧增波,云生岭逾叠。”这是写暮景:太阳下山了,初春的寒风吹起了山涧的水波,令人感到丝丝凉意;晚云一层层起来,萦绕在山头、横亘在山腰,在暮色中望去,似乎山岭又增添了许多重叠。“白芷竞新苕,绿苹齐初叶。”白芷这时生出了新茎,绿苹也长出了新叶。这里用“竞”、“齐”二字,显出了欣欣向荣的生命的活力。这两句又是化用《楚辞·招魂》“绿苹齐叶兮白芷生”。上面是登览所见,用三个层次写景。一般评论说,谢诗的景与情是分离的,其实也不尽然,这首诗的写景中也见出情绪的波动。他是来解忧的,当他极目远眺时,心胸一时有所扩张(由“阔”字见出),但又很快局促起来。他忧郁的内心像有一股无形的力,将他忧郁的目光从开朗的海面扭转过去,投向山岭、深涧,投向和他心境相合拍的地方。在生机勃勃的初春,触动他感怀的却是落日晚风、却是那层层叠叠的山岭,他联想到的只是归途的阻险、关山的难越。他为解忧而来,却依然被忧愁所包围。“极目”以下四句,无一情语,而情自在其中,这就是情景交融的典范。那么,白芷绿苹的芳华竞秀、赏心娱目,应当说会使他的心境有所欣悦了吧,然而并不这样。

  最后四句是诗人的感想。“摘芳芳靡谖,愉乐乐不燮。”这两句说,摘取芳草而芳草并未使他忘忧,一时愉乐而终不愉快。这是紧接前二句而发的,可见香草纷呈最终也治不了他的心病。“佳期缅无像,骋望谁云惬!”这两句说:那回归的日子不知在何时,即使登高遥望,又叫人怎么高兴得起来呢!这是登览总的感慨,也是照应前面的“故乡路遥远”。这两句又是化用《楚辞·湘夫人》“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的句子。>

参考资料

1、吴小如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9月.653-655

《登上戍石鼓山》简析

  《登上戍石鼓山》是南朝宋诗人谢灵运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前八句为第一部分,写的是将要登山,以及登山的原因。中间六句为第二部分,写的是登山时看到的景物。最后四句为第三部分,写的是登览总的感慨,表达了去国离乡的悒郁之情。这首诗总的来说,用笔比较清朗、生动,不像他的有些作品那样平板、生涩和多用玄言。在谢灵运的写景抒情之作中,这首诗堪称佳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