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论语》的成语
-
计过自讼
成语计过自讼:检讨自己的过错而内心自责。
-
周而不比
成语周而不比:周:亲和、调合;比:勾结。关系密切,但不勾结。指与众相合,但不做坏事。
-
闻一知十
成语闻一知十:听到一点就能理解很多。形容善于类推。
-
鲁卫之政
成语鲁卫之政:比喻情况相同或相似。
-
患得患失
成语患得患失:患:忧患,担心。担心得不到,得到了又担心失掉。形容对个人得失看得很重。
-
不悱不发
成语不悱不发:悱:心里想说而说不出来。发:启发。指不到学生想说而说不出来时,不去启发他。这是孔子的教学方法。
-
史鱼秉直
成语史鱼秉直:史鱼:名鲉,字子鱼,春秋卫国大夫,以直谏著名;直:正直。史鱼秉性正直。形容人刚正不阿
-
出纳之吝
成语出纳之吝:舍不得拿出去,出手小气。
-
手足无措
成语手足无措:措:安放。手脚不知放到哪儿好。形容举动慌张,或无法应付。
-
慎终追远
成语慎终追远:终:人死;远:指祖先。旧指慎重地办理父母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后也指谨慎从事,追念前贤。
-
行藏用舍
成语行藏用舍:行:做,实行。藏;退隐。用:任用。舍:不用。
-
以德报德
成语以德报德:德:恩惠。用恩惠报答恩惠。
-
造次颠沛
成语造次颠沛:流离失所,生活困顿。
-
空空如也
成语空空如也:空空:诚恳,虚心。原形容诚恳、虚心的样子。现形容一无所有。
-
有过之而无不及
成语有过之而无不及:过:超过;及:赶上。相比之下,只有超过而不会不如。
-
求全责备
成语求全责备:求、责:要求;全、备:完备,完美。对人对事物要求十全十美,毫无缺点。
-
贫而乐道
成语贫而乐道:家境贫穷,却以获得知识、懂得道理为乐事。
-
肤受之诉
成语肤受之诉:比喻被人说了有关切身利益的坏话。
-
告朔饩羊
成语告朔饩羊:原指鲁国自文公起不亲到祖庙告祭,只杀一只羊应付一下。后比喻照例应付,敷衍了事。
-
犯而不校
成语犯而不校:犯:触犯;校:计较。受到别人的触犯或无礼也不计较。